www.whlhs.org
《华严经》云:「一切法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」森罗万象,无一不从吾人心性变现。是故宇宙有无限维次空间,各维次空间亦有芸芸众生。无限维次空间,即佛家所云「法界」。一念纯净纯善,高登极乐维次空间;一念瞋恚嫉妒,堕入地狱修罗法界。现代科学家透过极繁复的试验,逐渐发现事实真相;而释迦牟尼佛于三千年前,早已将此自然法则,讲述明白,后人纪录会集而成《大藏经》。
佛法传入中国,与中国圣学水乳交融,相得益彰。传统圣教,以五伦十义为纲领,自家庭教育为儿童奠定良好处世根基。随后进入学校、社会,为国服务,所受熏陶,皆不偏离道德规范。特于县市地区处处供奉城隍,展示阎罗十殿,劝化人心,影响至深。即如不识字之贩夫走卒,亦深明是非善恶,宅心仁厚。是故五千春秋历史,政权几经鼎革,文化历久弥新;民风淳谨,恪尽本分;即遇战乱变故,亦能迅速安定。
近百年来,西风东渐,崇尚科技,视伦理道德为封建,斥宗教教育为迷信。背弃伦常、纵欲妄为,举世动荡不安,千百年来所未曾有!仁人志士,深感恢复伦常道德之迫切;净宗十三祖印光老法师高瞻远瞩,强调因果教育为至要。近代画家江逸子居士禀承师训,苦心绘制「地狱变相图」,巨幅长达五十米,劝导世人明因识果、去恶修善,获得广大回响。为思普及,制作光碟,略为解说,并译为日、英等外语,流通海内外。今乃编辑精美画册,详明其要,便于阅读,及欲引人时时警策,念念提携,力挽狂澜于乱世洪流。其深悲宏智,诚属难能可贵!
印祖云:「善谈心性者,必不弃离于因果,而深信因果者,终必大明夫心性。」多有不信因果者,任意毁谤地狱苦果为古圣先王镇抚民心之权说。殊不知,生命如长河,因果决不虚。大乘金句阐明心性至理,广大精微,虽为今日科技所远不及。然如日本江本博士历经十年研究,发现心念善恶确能转化水结晶美丑,亦实证「十法界不离一心」之佛语,故知,善恶祸福,如影随形,地狱极乐,自作自受。阅览地狱图,细思圣贤语,今生来世,何去何从,智者必已了然于胸中。故人逸子是作也,余师本愿也。嘱为序,不以学陋文拙而不为,义不敢辞,责不能贷也。
商书伊训曰:「作善,降之百祥。作不善,降之百殃。」古语云:「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」善恶因果,经语皇皇。而今作善者如是少,作恶者如是多,何也?世出世法皆言,善恶之报,必通三世。报在今生者,事显可见。报在次生,或更在后者,内典史籍言之綦详。生造杀盗淫妄业,死堕地狱饿鬼畜生。但以事隐,人不之见,致造三途恶业而不知,岂不悲哉。
老友江逸子居士,悲心深远,画艺精湛,新作地狱变相图,警惕人世。诸如抱柱、火床、寒冰、脓血、粪屎、倒烤、抽筋、拔舌、剥皮、刀山、虎啖、割舌、油釜、铁丸、火狗、毒蛇、蹲峰。如是诸地狱,不胜枚举。一一狱中,罪人无数。一一罪人,受无数苦刑。苦极而死,死而复生,生又受苦。《地藏经》云:「行恶众生,业感如是。」夫惟业感,随业现形而受,他人固不得而见之。不见则不知其可畏焉。唐吴道子,为作狱变于景云寺,是可见矣。但须跋涉至长安,观于寺壁而已。今观逸子,其作狱相于一长卷,人皆可见。如是苦果,事相显而易见。见而知畏,可谓幸矣。
逸子运其神笔,依于经,察乎人事,不一年,成此巨构。净空老和尚,即嘱依制千五百卷,分赠世界诸大博物馆,既诸大学图书馆,永久庋藏,适时展览。甲申之冬,原作特展于日本京都西山光明寺。观众摩肩,叹为希有。光明寺主柴田康英和尚,称赞此展,乃光明寺八百年来,未曾有之盛事。
京都展毕,函电纷驰,咸望编册系辞,流通周遍。逸子许之,依卷编为一册,附文以释,题曰因果图鉴。将付梓行,嘱余为序。余展读再三,视其图,狱相毕现,此示恶果也。见果必俟彻见其因,方能深信。于是三复其文,见其散韵随宜,不泥一法,盖出以变体,乃能畅说一切作恶者之恶念罪行。详明堕狱之由,令人知因识果,转相劝化。以是流传,相期去恶为善,一转念间,地狱可化为天堂,进而阶之以出三界。诚如是,人天欢喜,逸子欣然,余亦乐为序耳。
甲辰年秋天,我习画十载,而初办画展,展出历来称意之作百余帧,以就教于方家。而其中对我启迪最深的,莫过于先师 雪庐老人。他在画展序文中提到:「艺术之道,不可仅止娱于人而已,贵在道气沛然,庶可淑世正俗,辅弼教化焉。若宋之郑侠绘流民图,能令暴政趋仁;唐之吴道子作地狱变相图于长安寺壁,致使屠户放下孽刀,因而改变者伙。教化功深,可窥其一斑。遗憾者,斯作今皆不传,日后有缘,愿汝亦构一图,必获诸天菩萨加护赞叹。」惭愧的是我当时年少,涉世未深,对于人间百态缺乏洞察之明,虽然当下恭谨允诺而不知从何下笔,日后虽然兼瞻内典,却著于梵像功夫,或偶绘经变图,而对地狱变相仍无缘涉笔。
直到前年中秋,故旧净空老和尚来访台中莲社,邀我见面畅叙,提及城隍感应之嘱,敦促我作地狱变相图,且说:「图成遂广为流布,其意诚真。」我答以:「甲子初度,我曾发愿以一年之功,恭绘千手千眼观音,为世析福。尚愿有生之年,再作一卷西方净土变,以报师恩。至于地狱图,萦怀四十年之久,今既缘熟,岂敢推辞。但求图成之时,乞请上人慈悲演说其义,以普化群迷,消弭一切灾厄,方为功德圆满。」
秉着忏悔之诚,于今春正月提笔,每当握管,总觉神随笔驰,难以自休。一年未满,遂成此卷。这其间有许多不可思议之处,也有许多悚惶凄惨之状,令人不忍宣述,不得不信报应之可畏。但愿有缘披读者,惕戒在心,深明因果不空之要道,引以为鉴,方不愧此生为人,及菩萨之悲愿。
生死乃人生之大事,为宇宙之定律,也是宗教家所谓之「因果轮回」道理。人因何而生,又因何而死,生前是何状况?死后何去何从?眼前一切贫富贵贱,寿夭康疾以及爱恨情仇之种种现象,又当如何看待?岂可不严肃省思与对待。
《论语》中子路问死。子曰「未知生焉知死。」似乎已明白透露出生与死是息息相关的。生前之造作,死后由灵魂去算账。又《易经•系辞坤卦文言》云: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。」虽未道及因果报应,其理业已道明了。
故云:「缘乃因果母,六道由之生。」真是至诚至恳、纤毫不虚之道理。又云:「万法唯心造。」天堂、修罗、人间、饿鬼、畜生、地狱之六道,皆不离自心习气所造作而成。人生际遇,或顺或逆,无一不是自作自受,不必怨天尤人。既知如此,何妨试扪心自问,眼前起何心动何念?大胆归纳恐怕只有「自私自利」四字而已。因自私而起贪念,贪不顺遂起嗔心,嗔失理性而生愚痴心,其中习气不外乎「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」,错综纠葛而恣情纵欲,导致「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。」为自己造罪及营造自残的地狱。想到这里真叫人不寒而栗。
既知因果操之在己,若能及时改过向善,为时未晚,当先诚心自忏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眼前一切福分,当思来之不易,应加厚培珍惜;眼前咎灾祸殃频仍,皆是前生自造,应当真心忏悔,承受而无怨。亲近善知识(进德修业),远离恶知识(淫乱邪行),竭诚奉行,必然境随心转,化殃为福。